圖片來源:MUBI 提供。
有兩種方式觀看馬格努斯·馮·霍恩這部令人毛骨悚然的坎城競賽劇帶針的女孩, 或者《拿針的女孩》。兩者同樣具有吸引力。第一個涉及到冷漠,並逐漸發現其看似溫和的情節中令人毛骨悚然的層面。第二個是對真實歷史的預知,它的基礎是鬆散的,這是一個骯髒的 20 年代傳奇故事,但卻令人著迷。材料。
以防萬一,這些細節將被放在本次評論的末尾,但無論哪種方式,這部電影都令人著迷地了解了誰講述了他們的故事,更重要的是,如何講述了他們的故事。鮮明的黑白電影攝影強調了電影邊緣(及其核心)的暴力和醜陋,創造出一部關於母性和絕望的發自內心的時代劇。
什麼是拿針的女孩關於?
圖片來源:MUBI 提供。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年輕的工人階級女性卡洛琳(維克卡門索恩飾)被從她位於哥本哈根狹窄的閣樓公寓中驅逐出來。她的丈夫在前線失踪,但在沒有確認他死亡的情況下,她沒有資格獲得寡婦社會援助。與她工作的工廠老闆的旋風般的戀情似乎是擺脫貧困的一條出路,但嚴格的階級規範確保他們的關係不會走得太遠,儘管她懷著他的孩子。
由於無法理解單親母親的社會和經濟地位,她嘗試在公共浴室使用一個很長的工具(標題中的針)進行自我墮胎。這是一個令人不安、令人畏縮的場景,幸運的是,這個場景被一位善良的中年婦女達格瑪(崔娜·迪霍姆飾)和她青春期的女兒打斷了。這位樂於助人的陌生人告訴卡羅琳,如果她在生完孩子後不再想要她的孩子,就來找她。
一段時間過去了,早期為人父母的考驗對卡洛琳來說實在是太難以承受了,此時她終於在她的糖果店裡找到了達格瑪。達格瑪從卡洛琳手中奪走了嬰兒,並承諾將其偷運給有需要的家庭。得到不想要的孩子和達格瑪離開將他們安置在新家庭之間的時間間隔很快——幾天甚至幾個小時——所以卡羅琳沒有時間後悔。然而,在此期間,嬰兒們仍然需要餵養,卡洛琳自願擔任達格瑪手術的奶媽,即使只是作為減輕揮之不去的罪惡感的一種手段。
這個中心前提——卡羅琳和達格瑪的會面——花了影片近兩個小時的一半時間才落實到位,但電影在此期間讓我們看到了卡羅琳最好和最差的品質。
拿針的女孩其分層性能得到增強。
圖片來源:MUBI 提供。
在電影最早的場景之一中,卡洛琳對一個青春期男孩表現出一種頑皮的卑鄙態度,這一轉瞬即逝的瞬間說明了她反复無常、年輕的天性。相機經常捕捉到索娜受到不舒服束縛的時刻,無論是由於畫面還是由於她所處的各種情況,她都無法真正移動。例如,在一個場景中,工廠老闆富有的母親讓婦科醫生對她進行了強制檢查。
可混搭的熱門故事
攝影機總是與索恩的表演配合——無論是特寫鏡頭還是其他——幾乎都將她困住,因為影像的高對比度凸顯了她疲憊的個性。從電影開始的那一刻起,她就已經陷入了困境,這讓她拒絕為人父母似乎不僅是可以理解的選擇,而且是顯而易見的選擇。
然而,達格瑪一出現,迪霍姆的自信就為卡洛琳帶來了解放。她基本上搬到了神秘的行善者那裡,除了偷偷進出的新生兒之外,還開始照顧她的女兒。更重要的是,她在達格瑪商店樓上的公寓裡自由走動,找到了一種解放感和目標感——直到達格瑪的事情開始變得有點奇怪。與達格瑪共度時光的男人似乎知道一些卡羅琳不知道的事情,儘管也許已經找到了一些表面上的平靜,但她可能不想攪局。
就連達格瑪的女兒也開始表現得奇怪而暴力,暗示了她成長過程中的一些因素,讓卡洛琳對達格瑪所謂的利他行為的確切性質感到好奇。一直以來,索恩都把我們帶入了一段旅程,好奇心要求了解更多細節,但對和平與安靜的渴望則相反,因為她的角色終於從她的處境中找到了喘息的機會。
對於那些不知道故事走向的人來說,影片的逐漸發現令人震驚和迷失方向,索恩的感覺與角色的疲憊和平靜一樣舒適。
一段可怕的歷史告訴我們拿針的女孩。
圖片來源:MUBI 提供。
儘管這部電影展現了達格瑪的真實身份,但直到故事後期才發揮出最後的作用。在寬泛的前提和一眨眼就會錯過的公寓銘牌之間,很快就可以清楚地看出她就是達格瑪·奧弗拜(Dagmar Overbye),一個臭名昭著的丹麥連環殺手,負責謀殺數十名新生兒和嬰兒。事先不知道這一點會導致一種令人不安的體驗,這種體驗會逐漸變得更加可怕,但對電影基礎的預知使其從一開始就令人痛苦,因為這是一部講述絕望如何被腐蝕和濫用的電影。
從一開始,這也是一個關於受害者的故事——儘管是虛構的——他被描繪成細緻、充滿活力的色調。索恩經常讓卡洛琳脾氣暴躁,讓她很難被人喜歡,但很容易被愛,因為她知道自己在任何特定時刻正在經歷什麼。 這部電影也講述了一篇非常有趣的論文,講述了小說中如何對待暴力和醜陋,這些想法被其單色調色板放大,因為最令人不安的時刻就在鏡頭的範圍之外展開。我們常常想知道血腥的細節,但在以犯罪為中心的類型中,經常被遺忘的是潛在的人性,透過受害者的眼睛講述達格瑪的故事,這一點變得更加清晰。
這個元素的拿針的女孩一個因戰爭而嚴重毀容的配角也反映了這一點,他的善良令人感動,但他發現自己處處受到社會的拒絕。他也被卡洛琳拒絕了,儘管她對(他人和自我)失去的逐漸的、第一手的理解讓她慢慢改變了態度,直到她能夠向他表示同情。影片中的暴力和厭惡觀念都被密切觀察和深刻感受到,但當真正的醜陋從陰影中暴露出來時,它們最終會相互解開,使人們日常的外表和舉止所帶來的不適顯得完全微不足道。
在將卡羅琳的虛構故事與一個非常真實、非常令人作嘔的殘酷故事相對立時,拿針的女孩提出了一些問題,即是什麼真正吸引我們關注暴力和犯罪故事。更重要的是,它為如何講述這些故事以及它們的靈魂和詩歌的真正所在提供了至關重要的反敘事。
Siddhant Adlakha 是一位來自孟買的電影評論家和娛樂記者。他目前住在紐約,是紐約影評人協會的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