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網路熱衷於尋找所謂的執行長槍擊嫌疑犯?

圖片來源:Yuki Iwamura / Bloomberg via Getty Images

週一,26 歲 路易吉‧曼吉奧內被列為犯罪嫌疑人。而且,幾乎立刻,網路就厚顏無恥地表達了對他的渴望。

當上週三槍擊事件的消息傳出時,網路也毫不避諱地報道了此事。

美國人對醫療保健系統和精英階層的憤怒加劇了笑話和表情包的出現。

隨著更多細節的出現—來自彈藥上刻有“否認”、“辯護”和“廢除”(這些字是保險公司策略的簡寫)早期照片對比蒂莫西·柴勒梅德 (Timothée Chalamet) 表示,兇手在網路上更像是個明星。他被稱為同人小說《調整者》作家和一個人民英雄由其他人。

嫌疑人姓名的公佈只會加劇網路上的狂熱。他很年輕,具有傳統的吸引力,並且在網路上有自己赤裸上身的照片。 (後者只是他社交媒體足跡的一部分,據稱是有爭議的播客安德魯·胡伯曼的粉絲和一個艾因蘭德的忠實讀者,他的工作影響了今天的保守派。

可混搭的熱門故事

正如人們所預料的那樣,嫌疑人在網路上的存在和赤裸上身的照片的發現導致了更多的表情包、笑話,甚至是粉絲攝影機:

推文可能已被刪除
推文可能已被刪除
推文可能已被刪除
推文可能已被刪除

一個男人有魅力就足以引發網路上的性飢渴——但是關於一個被指控的殺人犯呢?嗯,是的。幾十年來,人們一直對殺手充滿熱情,其中包括令人憎惡的連環殺手,例如。這種迷戀的術語叫做狂喜症,美國心理學會將其定義為「對犯罪者的性興趣和吸引力」。有各種不同的理論為什麼會出現嗜好症,例如女性相信她們可以「解決」兇手,或者這是一種極端形式的狂熱。

嫌疑犯是白人,前面提到的連續殺人犯也是白人。如果嫌疑犯不是白人,那麼網路上的對話可能會有所不同人們認為誰犯罪的隱性偏見(有色人種)。

受害者也對公眾的反應產生了影響。就在嫌疑人姓名公佈的同一天,丹尼爾·彭尼被判無罪無家可歸者喬丹·尼利的肖像。儘管網路對執行長謀殺案嫌疑人表示同情,但佩妮的情況卻並非如此。

這可能是因為,除了潛在的狂妄自大之外,網路上的人們還被嫌疑犯所謂的政治動機所吸引。這紐約時報報道稱他有一個他發表了反對醫療保健公司的宣言因為把利潤看得比人重要。一位認識嫌疑人的發言人告訴警方美聯社嫌犯經歷了嚴重的背痛多年來。這可能加劇了這些怨恨。許多美國人都經歷過難以接受醫療保健和對制度的憤怒——無論他們的政治派別如何。在政治兩極化的時代,政治光譜兩邊的人團結在這位「民間英雄」周圍。

鑑於關於這起謀殺案以及最終的審判還有很多事情需要了解,對嫌疑人的渴望可能不會很快消失。

Anna Iovine 是 Mashable 專題副主編。此前,作為性與關係記者,她報道的話題從約會應用程式到骨盆疼痛。在加入 Mashable 之前,Anna 是 VICE 的社交編輯,並為 Slate 和 Columbia Journalism Review 等出版物擔任自由撰稿人。在 X 上關注她@annaroseiovine

本新聞稿可能包含廣告、優惠或附屬連結。訂閱電子報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使用條款隱私權政策。您可以隨時取消訂閱電子報。